交通指南
機票查詢預定
出發城市:
到達城市:
起飛日期:
列表時刻查詢
出發站: 到達站:
民俗风情
去张家界可以感受哪些民族风情


 

土家族』
土家族,通俗的解释,就是长期居住在这里的一个土生土长的民族,古代称“巴人”。据有关史料记载,土家族古代分布在湘、鄂、川、黔四省边界,一直居住在长江、沅水之间,从来没有全面性搬迁过,是一个很稳定的民族。作为族称的“巴人”,曾经是一个多部落的统一体,其祖先一般认为是今鄂西的巴东、建始地区的“南猿人”以及长阳地区的“长阳人”。据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记载,早在尧舜时代,长江,汉水以南就有了“南蛮”的生存与繁衍。到了汉代,称巴郡南郡蛮、武陵蛮、娄中蛮、澧水蛮与中沔蛮(屠山蛮)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称武溪蛮、西溪蛮、天门蛮、黔阳蛮、建平蛮等。隋代称“岳左”。宋代称北江诸蛮。《宋史?蛮夷传》称蛮区人为土民、土蛮、土官等。明清两代称土夷、土蛮、土家。到了明未清初时期,才出现“土家”与“客家”之汉语称谓。所谓“土家”,是相对于“客家”而言的,而所谓“客家”,又主要是指汉人而言的。“土家”意为“本地人”,“客家”则意为“外来人”,只有较多的汉人移居到土家地区以后才出现。本来,土家族自称“毕兹族”,古代巴人也是这样自称的,但“毕兹”不等于就是“本地人”。“毕兹”是土家族的自称,是古代就有的,而“本地人”是后来较多的汉人移居到土家族地区以后才出现的汉语称谓。土家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生活在张家界市的土家族,因武陵山而益增其勇,而武陵山又因土家族而愈显其灵,真所谓物华天宝而人杰地灵。


『白族』
张家界一带白族从云南大理迁到此地,虽然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但是民族特征仍然显著,主要体现在九个方面:「族 称」 白族古称“寸”、“叟”、“白蛮”,自称“白子”、“白伙”、“白尼”,即为白人的意思,他称“民家人”。1984年6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将“民家”人定为白族。
「服 饰」 白族人男女爱穿白色服装,故有“要得俏,一身孝”之说。白布称为“家机布”,是白族人自己纺纱,用土机织,用土法洗漂而成。男子戴七尺或九尺长的白头巾。上穿白色对襟布扣汗衫,外套青布满肩马褂,下着青色宽裤脚,脚穿白布袜子和天官云头鞋。妇女头蒙白色绣花帕,两耳垂环,手戴镯子和戒指。上穿白色大襟汗衣,中套蓝布满襟马褂,外套绣花围裙,用绣花飘带系着,右上胸佩挂吊银质牙签;下着蓝色宽脚裤,脚缠白色裹脚布,穿绣花尖尖鞋。未婚女子梳发辩一根,上扎红头绳,额前留有发穗。已婚者则挽“簪巴”,挽于脑后称“粑粑簪”,挽于头顶的称“高把簪”,簪上套有丝织网,横插簪子;儿童衣服多绣花,外围肚兜,头戴银质鼓钉菩萨花帽,颈戴银“项圈”、“百家锁”等,手腕套有银圈。
「饮 食」 白族人饮食比较讲究,大米、玉米、麦子、红薯和马铃薯是主食。爱养鸡、猪、牛、羊。每年年关,家家杀猪,户户备有炒米、糍粑和绿豆面。四季贮有坛子菜、干菜。招待客人,必有荤菜,白族的“糯米辣椒”等具有独特的风味。
「居 住」 白族的住房多为木质结构。一般是“一正两厢挂耳转角楼”或“四合天井大院”。正中堂屋上方神*供有家谱及“天地国亲师位”牌。堂屋供婚娶、丧葬和迎宾之用。左右两边为正屋,用木版作壁隔为两间,内称“内房”,外称“火坑屋”。靠角处用岩石砌成一米见方的火坑,坑内放三角铁架,专供烤火和炊事之用;转角屋作厨房,内用土石垒成灶。两厢多为子女住房。转角楼多系姑娘住房,是闺女刺绣场所。 婚 姻 白族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严禁“同姓同宗”结婚。婚姻提倡“明媒正娶”,从定婚到结婚,要经过“三茶六礼”等程序。“三茶”即“取八字”、“填庚”、“朝节”,这三次要给女家送礼;“六礼”即“插毛香”、“道喜”、“求接”、“报日”、“朝拜”和“圆礼”。有女无子的人家可以招郎“入*”。白族青年男女结婚时,有压轿、送亲、合*、接纳、筛茶和闹房等程序,必须大宴宾客。婴儿生下后,由父亲到岳父母“报喜”,须送鸡、蛋、肉、米等物,并且约定吃“粥米酒”的日子。吃“粥米酒”那天,外祖父(母)给外孙送摇篮、被子、衣帽、鞋袜外,还有鸡、蛋、糯米等礼物,其他亲戚朋友也送礼祝贺。
「丧 葬」 白族人的丧葬因死者年龄大小、善终凶死不同。成年人死后,要请道士开路,给死者超度。对死者做斋,称“落气好事”,一般是三、五天。在埋葬死者前,要请阴阳先生看“阴地”、择吉穴。下*要热炕,用纸或芝麻杆烧炕。阴阳先生在灰上画八卦太极图像,再将棺木放进去。掩埋时,由长孝男先铲三锹土后,大家挖土掩埋,这是土葬过程。 节 日 白族人有两个隆重的节日:一是冬至节,也叫祭祖节。每年冬至这天,白族男女穿盛装,聚会祠堂,敬祭本主,跳仗鼓舞。另一个是本主会,即“赶会”。白族不仅每年正月初二到十五,要抬着大、二、三公三位本主神像去各村寨游神,而且还有定期定点的游神赶会活动,这种活动以各姓氏家庙所提供本主生日为日期。如谷姓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在廖坪、七月二十一日在官地坪赶会;钟姓十月十日在麦地坪赶会;熊姓七月二十一在官溪涧赶会。赶会是白族人进行民族教育的一种形式,会期要讲白族来源等历史。
「文 艺」 文学分为文人文学和民间文学。文人文学有各种诗歌、散文,如《天门赋》、《劝农学》等都是杰作。民间文学有风俗歌、劳动歌、情歌、儿歌和民歌。白族舞蹈有“仗鼓舞”和“九子鞭”。
「宗 教」 白族人信奉“本主神”,各姓除有“本主”外,还信奉马公元帅、韦陀、黑神爷、潘大公等。白族人信仰佛教,马合口一带就有50多座庙宇。白族人还信仰道教支派――三元教。


『苗族』
苗族,自称“壮”、“蒙”、“摸”、“毛”,也有称“嘎脑”、“果雄”、“带奥”、“笼儿”的。
苗族,在民族大家庭中是一个人口较多、分布较广的民族,也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苗族的先民,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黄河流域以南、长江流域以北,以及“荆楚地带”,后来他们沿洞庭湖溯水而上,慢慢到达湘西和黔东一带,然后在这里定居下来,生息、繁衍。根据史料记载,苗族在周秦时代称为“蛮”,汉代移居湘黔以后,又被称为“五溪蛮”、“长沙蛮”。元代封建统治者在湖南苗族地区设置“五寨长官制”,在贵州苗族区设置顺元等路军民安抚司,以加强对苗族人民的统治。
到了清代,实行“改土归流”,废除世袭土司,任命流官,清查田土,征收赋税,调查户口,统一设立府、厅、州、县、进一步加强了对苗族人民的统治。这使许多苗族人民生活十分贫苦,长期掐扎在死亡线上,终年不得温饱。苗族人民真正翻身作主,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才得以实现。
苗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在历史上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者进行过不屈不挠的斗争。如汉武帝十三年(公元37年)“武陵蛮精夫相单程等,大寇郡县”,极大的震撼了封建统治王朝;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59年)暴发了苗族与土家族人民联合参加的“乾嘉起义”,先由贵州松桃厅苗族领袖石柳邓和石乜妹(女)发动,接着湘西花垣黄瓜寨的石三保,凤凰厅野堡寨的吴陇登和苏麻河的吴半生以及吉首坪垅的吴八月和三岔坪的吴连举纷纷响应,声势浩大,斗争勇猛,打败了清军多次进攻。这次起义军斗争共进行了13年之久,给清军以沉重的打击。国民党统治时期,湘西苗族、土家族人民又一起坚持斗争,废除了自清嘉庆以来盘剥湘西人民100多年的“屯田”制度,并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在长期的斗争中,苗族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





大陆張家界旅遊网 版權所有 http://www.zjj.tw 地址:大陆湖南张家界市中心汽车站四楼

大陆張家界旅遊网 提供旅遊行程規劃、旅館預定、會議接待、導遊服務、背包客旅行設計及諮詢服務 网站备案:湘ICP備08100929號

公司電話:86-0744-8860029 8860028 2168078 2168077 自動傳真FAX:0744-2168079 5621009 EMAIL/MSN:zjj-tw@hotmail.com网站技术:大陆张家界中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網絡部